广州先领广告有限有公司 13928865526

说说广告设计界有趣的事

发布者:超级管理员 时间:2025-07-29

广告设计界充满了创意碰撞、意外反转和让人会心一笑的趣事,这些故事既展现了设计师的脑洞,也藏着行业的 “潜规则” 和小秘密。以下是一些有趣的瞬间:



1. “偷懒” 反而成经典

  • 很多经典广告其实源于设计师的 “摆烂式灵感”。比如某知名饮料的早期海报,设计师因为赶稿太累,直接把产品瓶贴放大铺满画面,只加了一行标语,结果因 “简洁有力” 成了品牌标志性风格。

  • 还有国外某汉堡品牌的广告,原计划拍一组复杂的食材特写,摄影师不小心打翻番茄酱,红色汁液在面包上晕开的瞬间被抓拍,最终这张 “意外之作” 因真实感爆火,甚至带动了销量上涨。



2. 甲方的 “灵魂拷问” 能逼疯设计师

  • 设计师最常收到的甲方需求包括:“能不能把 logo 放大的同时再缩小一点?”“要高端大气上档次,但又要接地气”“参考这个案例,但不能像,要做出我们自己的特色”…… 这些看似矛盾的要求,往往能催生出意想不到的创意(或让人脱发)。

  • 曾有甲方要求设计一张 “让年轻人看到就想转发” 的海报,设计师实在没头绪,索性在海报上写了一行字:“甲方说这张海报年轻人会转发,你信吗?” 结果真的因为 “反套路” 被大量转发,甲方还觉得 “这就是我要的叛逆感”。



3. 文化差异闹出的乌龙

  • 跨国广告最容易踩坑。比如某美国汽车品牌在中东推广时,海报里司机伸出大拇指 —— 在当地,这个手势其实是侮辱性的,最后不得不紧急撤换。

  • 日本某食品品牌想在东南亚强调 “新鲜”,用了 “刚从冰箱拿出来” 的画面,却忽略了很多东南亚家庭没有冰箱,反而让消费者觉得 “不接地气”。后来改成 “清晨市场采购” 的场景才挽回口碑。



4. “蹭热点” 翻车现场

  • 设计师追热点时,偶尔会因为手速太快闹笑话。比如某节日当天,某品牌海报把 “元宵节” 写成 “元霄节”,发布后被网友群嘲,最后只能删帖重发,还顺便做了一波 “错别字科普” 公关。

  • 还有一次,某运动品牌想蹭 “航天发射” 热点,海报里画了火箭升空,却被航天迷发现 “火箭助推器装反了”,最后品牌只能尴尬回应:“感谢指正,下次设计一定请航天顾问”。



5. “反广告” 的广告更吸睛

  • 有些品牌故意 “自黑”,反而效果惊人。比如某咖啡品牌的海报写着:“我们的咖啡可能有点苦,就像你周一的心情,但至少比没咖啡强”,精准戳中打工人痛点,成了社交媒体爆款。

  • 国外某低价航空公司的广告更直接:“我们没有免费餐,没有宽敞座位,甚至可能晚点,但我们的机票便宜到你能多去一次旅行”—— 坦诚到 “摆烂”,反而让消费者觉得 “真实不套路”。



6. 设计细节里的 “彩蛋”

  • 很多设计师会在作品里藏小彩蛋。比如某电影海报的背景云层里,藏着主角的剪影;某游戏广告的角落,画着设计师自家宠物的卡通形象。这些细节往往要等网友放大图片才发现,引发二次传播。

  • 更绝的是某科技产品广告,海报上的代码片段其实是可运行的程序,程序员网友破译后发现,运行结果是品牌的 slogan,瞬间圈粉无数。


广告设计的有趣之处,就在于它既需要专业功底,又离不开天马行空的脑洞,还得随时应对各种突发状况。这些或尴尬、或机智、或暖心的瞬间,其实都是创意与现实碰撞的火花呀~

推荐文章
最新动态